學佛者應有的態度
地藏緣論壇
一、正信正見
為佛弟子,不但要正信,還要正見。所謂正信,便是理信、智信。令人信仰,合乎真理,透過理智,然後啟信,謂之正信。否則便是邪信,亦即是迷信。然理信與邪信,智信與迷信的分野,可從信仰之動機,以及所信仰的對象而判斷。人信仰宗教的動機,如果是為尋求真理,瞭解人生,非為趨吉避兇,而是要理解人因何會有吉兇?非為勤求富貴,棄捨貧窮,而是要研究人因何有富貴與貧窮?非為追求物慾的享受與滿足,而是要發掘智慧,為了重建精神文明,便是正信;否則,便是迷信。動機不正的人,即使是在拜佛,也是迷信。
什麼樣的人才是「信佛」?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信佛。三皈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;五戒、十善,都做到了,才是真佛弟子。
無私無求
《紅樓夢》裡,賈家敗亡的時候,原先那些巴結、趨炎附勢的人,一個都看不見了。只有劉姥姥省吃儉用,還帶著一點錢、衣服來照顧他們,這是有道義之人。這些人現在說是沒有文化水準,沒有念過書的鄉下老實人,但懂得道義。
我們要認識清楚,特別在社會上稍有名聲、地位、德望,會遇到這些情況。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,周邊的人就是你將來失敗的因素。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的,只有真正有智慧、有學問的人能看得出來。佛跟我們講八苦裡有「怨憎會」,有些冤家對頭都是很親近的人,都是等著機會來報復。用什麼方法能將「怨憎會」解除?公正、平等、廉明、廉潔,完全用智慧去觀察,用智慧來處理。
念念為眾生,不為自己,這是大福,無量無邊的福報。斷惡修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機會,佛法講緣分。機會稍縱即逝,掌握不住,再遇到不容易。
人的信仰,有了正確的動機,還要充份理解所信仰的對象,如果僅憑一時之高興,或情感的衝動,而盲從附和,人云亦云,何止迷信,徒勞無益,墮落邪道,實在不幸。然則,學佛的人,豈可不慎?
佛教教主,釋迦牟尼佛,生於人間,長於人間,覺悟成佛都在人間。既有曆史可考證,還有聖跡可尋覓。絕不是信徒幻想出來的人物。當日釋尊,徹底覺悟人生真諦,宇宙原理之後,即本其先知覺後知,先覺覺後覺的精神,將自己所覺悟之真理,及發掘真理的經驗與方法,告訴世人,目的令世人和自己一樣,理解真理,認識人生,覺悟成佛。故先哲梁啟超說:「佛教的信仰,是理信而非迷信,是入世而非厭世,是兼善而非獨善。」
隨緣安住得大自在
飲食愈簡單,對身體愈好,生活隨緣,絕不攀緣,別人供養他的東西都拿出來供眾,自己沒有絲毫享受。已經養成一種生活習慣。所以,一切都隨緣,就得大自在。一切為眾生,決定不為自己。
所謂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嗔癡,是每個正信佛弟子必須遵循的正途。不然,捨此正途而不由,反而利慾熏心,謗諸聖賢,自稱活佛,自謂有福。殊不知高級洋房,名貴汽車,鑽石,光亮皮鞋,僅人間有限有漏之福。所以,我說學佛的人,先決條件,就是正信正見。
二、深信因果
學佛的人,具備正信正見外,還要深信因果,任何人和事,皆不能超越因果範圍,即使釋尊說法四十九年,亦不外說明一切諸法的因果原理。所謂因果原理,是指宇宙萬有,莫不各有其原因及結果。例如:以天時論,日月繞須彌為因,人間分晝夜是果;寒冷為因,霜雪為果。以人事論,求學為因,知識為果;勤儉為因,富裕為果;驕奢為因,貧窮為果;善惡為因,苦樂為果。就科學言,物理則冷熱為因,縮漲為果;化學則一氧二氫為因,成水為果;在數學則以乘除為因,積商為果;在醫學,則內傷外感為因,疾病為果。以此類推,一切事的成敗興衰,一切人的富貴貧賤,無一不是由因感果。因之與果,如影隨形,絲毫不爽。
又善惡因果,通於三世。三世,是過去世,現在世,未來世。亦可以說是時間上的過去,現在,未來。例如:今生修善或作惡,未必即生受報;而今生之禍福苦樂,亦非一定由今生所作業因所感。根據三世因果之理,人生際遇多半由於宿世業因所感;而今生所作,又能為將來引生結果之因。所以佛說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世有善人終生坎坷,此皆宿世惡業所感,與今生作善無關;而今生之善因,仍能招感來生善果。反之,世有惡人,竟然大富大貴,此亦是夙世善因,今熟所致;今生雖作惡多端,但由於宿世善因不可沒,故受善報;而今生所作惡因,仍招未來惡報。
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
「不昧因果」與「不落因果」,其意思不同。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,過去造的惡不受惡報;不昧就是明瞭我受的果報,清楚知道這個果報,是過去什麼業因感得的。《高僧傳》說到安世高大師,曾經兩次來到中國,在廣州還命債,這就是不昧因果。因為他前世誤殺了眾生,這一世故意找到前世被他殺的人,跟他在一起,也被他誤殺,這個因果就結了。他為我們示現,他有這樣的神通道力,他可以避免,但是他不避免。因為這一生免了,來生也避不了,生生世世欠著,總得要還清,所謂「欠命的還命,欠錢的還錢」。
人與人之間,你想佔別人的便宜,沒有這個道理。為什麼?你這一生佔便宜,來生要還人家,真正看清楚了,沒有佔便宜,也沒有吃虧的。今生你的錢財被人騙去,不要難過,你現在沒有神通、昧因果,不曉得這個前因後果。它有兩種可能,一種是我過去世騙他,他今生騙我,這個帳歡歡喜喜結了;一種是我過去生中沒有騙他,但是他今生來騙我,這也沒有關係,來生他會還我。這有什麼好憂愁的!你生活在這個世間,快快樂樂、歡歡喜喜,沒有吃虧,也沒有上當,也佔不到任何便宜。所謂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因果通三世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六祖大師說:「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,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。」學佛的人,明乎此理,面對逆境,自可釋然,不致怨天尤人,或懷疑因果不昧之理。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聚會時,果報還自受」,但因的種子雖不亡,然助長種子的緣仍然可以改變。
例如:一粒種子的生長,必須憑藉水土陽光,人工肥料,拔草灌慨,種種助緣。種子是因,水土等是助緣。種有優劣,緣有好壞;種優助緣又好,便是好因好緣,成果必好。若然好因遇壞緣,結果自然不同。反之,種子雖劣,若得良緣相助,結果亦不壞。最忌壞因又遇壞緣,則結果實在不堪設想。同樣道理,人今生的善惡與勤懈,固然可以作為未來感果的親因,然亦可以影響現在由宿業所感的果報。。
三、精勤修學
學佛的人,信仰三寶,親近善知識,獲得正信正見,深信因果之後,應當繼之以實踐,勤修佛道,以謀求解行並進。否則,能解不能行,如人說食數寶,徒有虛名,枉受信施。無常一到,果報難逃,能不謹慎,自我警惕?然修行的起點,便是持戒。因為戒,是諸佛的本源,是行菩薩道的根本,亦是超凡入聖,進取菩提的基地。佛告阿難,佛在世時,以佛為師,佛滅度後,當以戒為師。可見戒之於佛弟子,何等的重要!
有人說:「我們常常用可貴的眼睛在看週遭的垃圾,撿別人的垃圾放在自己的內心裡,撿久了以後,整個內心像垃圾筒一樣發臭,而阻礙了自己與清淨大海眾菩薩的相會。」
至於在家學佛的人,亦應該將所知所學的佛法,付之於實踐。從實踐中獲得學佛的利益,從實踐中,顯出學佛的精神。雖然,在家佛弟子,為照顧家庭,未能徹底自我犧牲,廣行菩薩道,但最低限度,應嚴守五戒,力行十善,以奠定做人基礎。然後,早晚定時修習佛法,誦經禮佛,或參禪念佛。只要持之以恆,必然得益。我認為在家學佛,理解未深,用心不專,戒行未淨,最好是念佛,即使喜歡參禪,亦要禪淨兼修。不然,定境現前,不知邪正,妄想執著,即為魔所乘,十分危險。若能禪淨雙修,憑佛力加被,魔不能侵。臨命終時,又蒙佛接引,往生極樂,免受輪迴之苦,何樂而不為呢?
(文:我聞)